在交通执法领域,如何平衡法律的刚性与执法的温度,一直是一线执法工作探索的重要课题。近日,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宁沪支队第四大队通过创新推行“精准研判分析+线下柔性执法”新模式,在苏州收费站成功处置一起车辆多次违法且逾期未处理案件,为交通执法工作提供了“刚柔并济”的典型案例。

宁沪四大队指挥室自成立以来,致力于加大非现场执法工作力度,全面提升交通执法质效。为提升执法精准度,大队依托守护2.0系统提前进行数据研判分析,并建立了违法车辆数据库,实时追踪违法车辆动态。9月中旬,大队指挥室通过非现场执法研判分析发现,有2辆大客车存在多次涉嫌道路运输违法行为,且所有涉嫌道路运输违法记录均处于逾期未处理状态。
发现这一情况后,指挥室立即启动深度研判机制。交通执法人员通过调取车辆历史通行数据,仔细分析其行驶路线、停靠站点、出行时段等信息,很快掌握了两车固定的通行规律。随后,指挥室迅速将研判结果、车辆特征、预计出现时间等关键信息推送至执法中队,同步启动精准布控方案,确保交通执法人员能在合适地点、合适时间高效开展执法工作。

9月23日上午,执法中队按照布控计划在苏州收费站就位。10时30分,两辆目标车辆先后驶入收费站,交通执法人员迅速上前引导车辆至安全区域,通过说理式执法,向驾驶员出示了清晰的违法证据,包括违法时间、地点、具体行为的照片及视频记录,详细说明其行为的危害性及多次违法未处理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。
此次执法行动是宁沪支队第四大队“精准研判分析+线下柔性执法”工作模式的生动实践。下一步,大队将持续深化智慧执法新实践,完善“研判-布控-教育-处理”的执法闭环,不断优化违法车辆数据库分析功能以提升精准布控效率,同时加强执法人员沟通技巧培训,确保每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,提升群众对交通执法的认同感与满意度,助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。